找到相关内容4679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念之间(中)

    别人;爱所有人的人,才会爱一 切物;爱万物的人,才会爱天地,就能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! 相处可从四点来谈: 一、与自己相处-我们最好的朋友,就是自己;最难缠的敌人,也是自己。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3192391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)

      ⑤结使:结和使,都是烦恼的别名。烦恼系缚身心,结成苦果,所以称为结;随逐众生又驱使众生,所以称为使。   ⑥天人道:即六道轮回中的天道和人道,为善业所招之乐果。   ⑦邪见:指否定因果报应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8.html
  • 现代中国佛教慈善观念的“返本开新”

    不息,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佛教的慈善之心,不知天人物我为一体,而妄分畛域,但求利己,不问利他,甚至父子兄弟相争夺。因此,他指出:“孔以仁爱普济天下,佛以慈悲广度众生,要之无不为达此合群之一目的也。群之要旨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佛教慈善|返本开新|现代中国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55293214.html
  • 《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》考释

    可能见到如来佛。“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,皆应供养,如佛塔庙”。[61]人们应当供奉佛塔庙。李茂贞重修法门寺塔庙,是否从这里获得启示,不得而知。《发愿文》云:“持此《金钢经》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举涂苦。若有...

    李斌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593393.html
  • 僧肇与玄学化的中国佛学

    之源。在中国,儒家讲天人合一,虽然规避了本体问题,但五行生克,阴阳调谐,还是强调了变易生成一切,直到后来的理、心、气本体说;老子认为,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&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993674.html
  • 禅七与禅宗

    东方民族的思维中,“天人合一”的思维模式是最显著的一个现象,这不仅在中国,就是在印度也包含了这种理论,不足为怪。   那么现在我们佛教使用的这个“禅”字是从哪里来的呢?其实这个“禅”字的来历非常简单,是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294078.html
  • 藏族风马旗观念的起源与民俗象征

    说法,那就是东方青龙七星、西方白虎七星、南方朱雀七星、北方玄武七星。到了两汉时代,这种观念开始普及。尤其此时随着印度佛教思想的传入,五行观念,道家的神仙思想,儒生的天命论的谶纬思想(特别是董仲舒的天人...

    李连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595204.html
  • 临济宗的祖庭——海会寺

    比丘身,为无所为,说无所说,有时拿云护浪,游戏自如;有时斩钉截铁,纪于不可。诸方辐凑,四众景从。天人叶赞,自四面而住太平,由太平而来海会,随机答问,因事举扬,不假奇特,其徒篡集,请余为之序,欲传于世云...

    妙慧 周会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095766.html
  • 《浮山志》第六章:艺文

         一   浮渡迟知己,  千秋一问津。   名非因著作,  学己擅天人。   搜影穷青屿,  谈经响绿茵。   岛中贻我句,  山色尽阳春。   二   小艇乱江浒,  孤筑横古今。   烟花...  历劫天人终合一,  青山翠谷即禅魂。   三   远公千载清风拂,  无可归真返自然。   白鸟青松频邀约,  浮山寺内好参禅。   (注:作者,见《旅游开发》章。)   浮山题句  许永璋(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1095803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

    天人感应”又何尝不是期望承天意以实现美好的社会与人生?中国众多的思想或学派,具体观点虽然各异,但重视现实的人与人生则是共同的特点。表现在哲学上,则是对人的主体价值和现世生活的肯定,在此,我们仍以传统文化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096044.html